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7月12日,省气象台宣布安徽已“出梅”—— 今年梅雨期有啥特点

日期:2023-07-27 18:20:31 来源:安徽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7月12日中午,省气象台发布最新消息——7月11日安徽出梅,梅雨量偏少、梅雨强度偏弱,梅雨期以过程性降水为主,局地降水强度大。

梅雨时节雨纷纷,每年的6月到7月,长江中下游、江淮等地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连阴雨天气。据悉,今年我省淮河以南6月17日入梅,较常年(6月15日)偏晚2天;7月11日出梅,接近常年(7月12日)。沿江江南梅雨量263毫米,较常年(363毫米)偏少三成,江淮之间167毫米,较常年(257毫米)偏少四成。梅雨强度均为“偏弱”等级。

今年,我省梅雨期出现5次降水过程:6月17日至20日降水集中在江淮之间及沿江,23日至26日集中在沿江江南,6月29日至7月1日集中在淮河以北和合肥以南,7月2日至5日集中在淮河以北、江淮之间东部及江南,6日至10日集中在江北东部、大别山区南部及沿江江南西部。

从降水强度来看,7月7日天长石梁(262.5毫米)、8日太湖北中西(268.5毫米)和岳西冶溪(260.7毫米)出现特大暴雨,其中天长石梁和太湖北中西均破所在区域国家站历史日雨量极值,最大小时雨量濉溪杨柳水文站108毫米(7月2日21时)破所在区域国家站历史小时雨量极值。从气温上看,梅雨期全省平均气温27.4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0.9℃。淮河以北、江淮之间西部及江南东部高温日数5~9天,较常年同期偏多3~5天;其他地区高温日数1~4天,偏少1~3天。

每年的“出梅”时间是如何确定的?不少人对此好奇。安徽省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程智介绍,按照国标《梅雨监测指标》,安徽淮河以南处于梅雨区,梅雨期由一个或者多个雨期组成。通俗来说,“出梅”有两个主要标准,一是雨期的结束,二是副高脊线位置超出北纬29°以外。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的次日即为出梅日。

7月11日至12日,我省梅雨区无明显降水,根据预报,未来3天(7月13日至15日)梅雨区没有连续3天的雨日。从7月15日向前数8天(7月8日至15日),雨日占比小于50%,不满足梅雨继续维持的条件,7月10日为今年梅雨期的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。

此外,数值模式显示,7月11日之后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,中旬总体维持在北纬29°以北,达到了出梅的条件。故而,7月12日,省气象台宣布安徽出梅。

今年,出梅与入伏无缝衔接。7月11日开始我国正式入伏,“三伏天”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季节。来自省气象台的数据显示,7月11日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,有68个市县最高气温超过35℃,其中亳州、阜阳、六安、芜湖、马鞍山、铜陵、宣城等地有30个市县超过37℃,最高淮南39.1℃。预计12日至13日我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5℃左右,部分地区36~38℃;14日大别山区局部和江南的最高气温仍在35℃以上。

从降水来看,预计13日沿淮淮北部分地区有大雨,局部暴雨。受冷空气影响,14日至16日雨区南压。15日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有大雨,局部暴雨。17日我省东部还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。18日后淮河以南多午后雷阵雨。

记者 何珂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